目前分類:文章 (5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By李家同

我雖然已離開了清華大學,但我仍有一個「合聘教授」的頭銜,所以在清大,仍有一間研究室。這間研究室的窗子對著一個非常迷人的廣場,廣場中種了很多丰姿綽約的欖仁樹。我離開清大的時候,這些欖仁樹和我差不多高,現在這些欖仁樹都有六層樓高了。

每年,當我發現欖仁樹發芽了,我就知道春天來了。

可是,大多數人到廣場來,不是來看欖仁樹的,他們是來看鴿子的,廣場四周有好多棟高樓,不知道鴿子什麼時候來的,我們只知道牠們來了,就在這裡結婚生子。

每天早上和黃昏,我們都會看到老人和小孩在餵鴿子。在我研究室的窗台上,白天總有一隻鴿子昂首挺胸地在散步。

最近,廣場又增加了一些特色,清大校園裡本來就有好多流浪狗,現在這些狗不再流浪了,因為有一個學生社團會好好地照顧牠們,給牠們食物吃,替牠們洗澡,如果生病,還要帶牠們去看獸醫。

我的研究室樓下就永遠有四五條這種長得胖胖的狗在那兒睡覺,如果天氣好,牠們還會去廣場睡大覺。資工系就在這附近,去資工系,我一定會經過這個廣場,資工系的教授和學生如要找我,也都會借道廣場,惟一的例外就是王教授。

教授從不進入廣場,他常來找我,但是每次必定繞道。我一直以為他喜歡繞道,是因為另一條路雖然遠了一點,但是大樹長蔭,是松鼠經常出現的一條路,難怪王教授喜歡那條路,可是我發現王教授真的不太願意路過廣場。廣場的另一端是校方的行政大樓,王教授去行政大樓開會,也都不穿過廣場,而會走比較遠的路。

有一天晚上,我們的書報討論結束了,王教授興致很好,他要和我聊天,我們一齊回研究室,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廣場,這次王教授也陪我進入了廣場。我心中有些奇怪,索性在廣場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,沒有想到的是,王教授也坐在我旁邊,一點也不在乎他身處於廣場之中。

我問他為什麼平時不進入廣場,而今天卻來了。他說他不太喜歡看到鴿子。的確,晚上是看不到鴿子的,我知道很多人怕接觸到鴿子,因為鴿子身上帶有很多細菌,我就笑他貪生怕死,不敢進入廣場,是不想被鴿子傳染到細菌,大概總是想要長生不死。

教授說他並不是怕鴿子身上的細菌,他反而怪我,說都是我惹出來的禍。

原來是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,叫做〈讓高牆倒下吧!〉,裡面介紹了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,王教授有一次到印度去開會,特別去了那裡,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悲慘的世界。有一天,他看到一個人和一隻鳥同時在垃圾堆裡找東西吃,他當時難過之至,他沒有想到人會窮到如此地沒有尊嚴。

所以他從此以後不太敢看到大批鴿子吃東西,在這個廣場,好多人來餵鴿子,鴿子永遠不慌不忙地吃東西,王教授看到鴿子吃東西,就會想起他在印度看到的那個人。他不進入廣場,就是因為他不願意又想起那個可憐的印度人。

我告訴他,我也看到過一個小男孩在垃圾堆裡找東西吃,我當時也難過得不得了。

就在我們聊天的時候,一隻大黃狗走了過來,牠顯然要我們拍拍牠。這是一條典型的清大校狗,是一種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的動物,大多數都脾氣好得很,而且非常喜歡撒嬌。我們兩個當然乖乖地聽了牠的吩咐,拍了牠,牠就窩在我們腳邊躺下來了。

教授忽然輕輕地對著這條狗說:「狗狗,將來如果我餓了,你不要趕我走!」我聽了,覺得好奇怪,狗為什麼要將人趕走呢?

教授告訴我他的另一個經驗:他離開加爾各答的時候,曾經去過一些地方觀光,有一次,走進了一座廟,廟裡有好多猴子,這些猴子都是廟祝養的,當然食物非常豐裕,居然有一個人,在那裡吃猴子吃剩的食物,至於猴子呢?牠們都會留一些食物給這個人吃,有一隻猴子還會拿了食物給他吃。所以王教授才對這條大黃狗說「如果我餓了,不要趕我走!」

也許有人會認為一個人去吃猴子吃剩的食物,是何等的可憐,但是他至少不愁吃了,他一定感到非常幸運,也感激猴子們對他的慷慨,猴子們沒有將他趕走。

教授告訴了我他所看到的事情,他大概不知道我一夜未眠,我想起了《聖經》裡的那個窮人,他靠富人桌上掉下來的麵包屑過活,那是二千年前的故事,兩千年過了,世界上卻有人靠猴子吃剩下的食物過活,時代真的在進步嗎?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 
轉PO的文章..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
【本報北京十七日電】「親愛的寶貝,如果你能活著,一定要記住我愛你」。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雖然看到標題會覺得好笑,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 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
計程車上的乘客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給有結婚的人,沒結婚的人也可以設一個特別存摺,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
朱師傅五點半交車,看看表已經五點一刻,

便把「暫停載客」的牌子豎了起來。正是週末,

四十中門口湧出大批的寄宿生。

朱師傅忍不住習慣性地把車停了下來,

盯著來來往往的學生。他們一律穿著樸素的校服,

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。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罪福報應—《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》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丟了翅膀, 他仍是天使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
There was a one-hour interview on CNBC with Warren Buffet, the second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 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 擁有成功人生,從不吃棉花糖開始!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題目: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
喝酒就要會解酒,否則不僅醉醺醺有失禮儀,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〔調整落差〕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人與人之間…是如此 !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06 Sat 2007 14:36
  • 故事

已經七年了............

那是在我初一的時候,是在放暑假前的一個月,
我第一次遇見了她,當我看見她的第一眼,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【文/黃亞琪】 http://mag.udn.com/mag/newsstand/storypage.jsp?f_ART_ID=79826
藉由聽障青年騎車環島的過程,走過每一個城市,珍惜每一段機緣,帶出人生裡可能會遭遇的「未竟」情節,也實踐了中年導演的夢想。(圖/陳懷恩提供)
今年上半年最耀眼的「國片之光」《練習曲》背後,是對人生有夢的中年導演,與美商影業巨擘的偶遇,讓原本連排院線檔期接受商業檢驗都打算缺席的一場造夢「練習」,竟衝出了2007年上半年國片票房奇蹟,同時帶動全台單車環島風。
在沒有大卡司及神奇特效下,「最老的新銳導演」陳懷恩與監製楊麗音這對影壇夫妻,拍攝《練習曲》的動機為何?票房開出紅盤經歷了哪些曲折旅程?它的成功,看似國片之喜,卻也無意中點出國片的深沉悲哀,這又從何說起?
鏡頭從台灣第一道曙光--台東太麻里--開始;對於長期與侯孝賢導演合作,且以《悲情城市》一片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師陳懷恩來說,此刻也是他跨入劇情片導演的起點。
緣起:有些事情現在不做,以後就不會做了!
「還有人稱我『楊懷恩』哩!」陳懷恩苦笑地說。很顯然地,即便身為國際大導專屬攝影師,並擁有長達22年電影經驗的他,身上所散發的光芒仍遠不如金鐘獎影后太太楊麗音。但只要在電影界,說起侯孝賢的《悲情城市》、《尼羅河女兒》、《好男好女》、《再見南國》等片中,如說故事般的長鏡頭運鏡,都知道是出自陳懷恩之手。2005年,以故宮博物院為場景,導演鄭文堂用蘇軾的《寒食帖》串起了關於時間、記憶、一些流離與情感的故事《經過》,則是陳懷恩較近期的影像作品。
1959年出生的陳懷恩,儼然是台灣電影工業起落的見證者。畢業於世新印刷科的他,從場記開始,一路歷經助導、燈光、美術、攝影和製片等工作。走過台灣電影工業「最好的時光」的1980年代,以及1990年代錄影帶盛行和好萊塢影片大舉入侵的低迷,他選擇在國片整體市場占有率低於1%的極劣勢環境中,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片《練習曲》。
《練習曲》的緣起,是陳懷恩2004年在出外景的路上,遇到一位崑山科技大學的學生阿財,他背著吉他、騎著單車要環島。陳懷恩問他為什麼?他說,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。」而因為這簡單卻有力的一句話,成就了《練習曲》。
由於國片市場式微,被迫轉戰廣告片的陳懷恩,經過8年「人被物質化」的洗禮,聽到這句話心頭一震。
陳懷恩表示,一般人想到騎單車環島,所思考的不只是路線問題,更在意裝備、安全、食宿……,總得等待一切齊全才出發。可是這個少年什麼也沒多想就上路了。那天後,陳懷恩也開始思考,在自己已近半百的人生中,「哪些事是現在不做,一輩子也不會做的?」
縱使在電影圈打滾22年,攝影成績也不遜色,但執掌導演筒,是他認為的「未竟」之事,也是對於自己獻身電影工業的一個交待。他的決定很簡單--就拍「阿財」的故事好了。
上路:他的「五不」宣言
在類型上,他先用排除法,屏除台灣習慣的社會寫實片,以及近一年來盛行的鬼片和同志片,嘗試走上自己的「旅行電影」。
有感於新聞媒體的羶色腥以及社會亂象,陳懷恩為《練習曲》設定了「五不」:「不暴力、不犯罪、不色情、不抽菸、不要有壞人」,揚棄謾罵衝突,希望利用看似無關的情節和視覺美學的技巧,拍出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電影。
於是,電影開拍。47歲的陳懷恩因為陌生年輕人一句話的啟發,找到了自己中年愁思的出口。
「2006年的台灣,蠻重要的。」其實從2005年7月開始,進行片中景點復勘記錄時,才發現自己心中希望拍攝的景點都已經面目全非了。嚴重的颱風,以及海岸本身的侵蝕現象,短短一年時間,台灣就已經不一樣了,因此除了實現自己執導電影的中年夢想之外,眼見身處土地「生病」的警鐘也加速他的影像紀錄進行。
另一方面,他認為地理上的邏輯,應該有人生的意義境界可做對照。例如從高雄出發,經屏東,台東逆風環島,放入紀念日治時代宜蘭「愛國」女童的「莎韻之鐘」歷史典故、置入北部火力發電廠的影像故事、西濱海岸的生態問題……等等,這些看似熟悉的旅途片段,其實暗藏著陳懷恩想誘導觀眾思考島嶼的歷史、環境生態、當代社會議題的用心。
【本文出自《台灣光華雜誌》八月號】

小 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